2023年是集團公司成立20周年。20年來,集團公司在搶抓機遇中乘勢而上,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奮進,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經濟運行量增質升,基礎工作更加扎實,從嚴治黨縱深推進,員工幸福感全面提升,開創了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12月14日,《中國中鐵報》刊發了長篇通訊《河山三萬里 建設二十年——中鐵八局改革發展廿年側記》,原文如下。
雙秩芳華,頭角崢嶸。中鐵八局在國家改制大潮中應運而生,與時代同步,與改革同頻,見證了偉大時代格局的構建,親歷了“中國建造”跨越式發展,正以蓬勃朝氣譜寫“強局夢”新篇章。
始·開拓者
“修成渝鐵路有多苦?我們一手拿槍一手拿鎬,一邊剿匪一邊筑路。”“修路缺木材,很多老人將自己的壽材都捐了?!泵棵刻崞鹦轮袊谝粭l鐵路,成渝鐵路建設者、中宣部“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中鐵八局退休員工、步入鮐背之年的孫貽蓀總會有感而發。
1950年6月15日,是改變孫貽蓀命運的日子。這天上午,17歲的孫貽蓀像往常一樣和二野軍大(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的戰友一起出操,部隊領導卻突然讓他出列。等他匆忙趕到幾十里外的西南軍區大操場時,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領導已經站在了主席臺上,警衛員趕緊領著他站在了隊伍的第一排?!拔姨ь^一看,‘成渝鐵路開工典禮大會’。”此時,孫貽蓀才知道自己被編入西南軍區軍工筑路第一縱隊直屬二團,開赴建設前線。
由于鐵路所需的原材料十分匱乏,黨中央決定自力更生,就地取材。鋼軌靠自己軋制,炸藥用土法自制,所需的100多萬根枕木,都是由沿線群眾捐獻。“得知要修鐵路,沿線人民當時將香樟、楠木等名貴木材都捐獻出來?!睂O貽蓀回憶說,有的農民將木材抬到工地后,不留姓名、不等收款就走了。
廣大建設者克服種種困難,僅用短短2年時間確保了成渝鐵路建成通車。通車典禮上,孫貽蓀當時被特批領到了“攝影記者證”,雖然是普通的綠條條,卻是那樣珍貴。他拿著相機,在主席臺上拍下了一幕幕歷史的畫面。“現場有三十萬多人的方陣,從成都火車北站到人民北路,滿滿的一片全是人,西南民族學院的學生還表演了舞蹈,火車汽笛響起的時候,大家都高聲鼓掌歡呼。”孫貽蓀說道。
誕生于新中國偉業之初,成長在共和國旗幟之下,中鐵八局的先輩們用他們的智慧、汗水甚至鮮血,讓可歌可泣的鐵路建設史與企業發展史緊密相連,成渝鐵路、寶成鐵路、成昆鐵路等一座座里程碑的背后,是先輩們用“開路先鋒”精神鐫刻出的不朽功勛。他們以血肉之軀把數千公里的鐵路、公路,數千座橋涵、隧道、站場、樓宇編織鑲嵌在了祖國的大西南,改寫了“蜀道難”的歷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2003年,在中國鐵路基礎性改革的主輔分離中,成都鐵路局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鐵道部成都橋梁廠、昆明鐵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三家單位的歷史軌跡相互交匯,擁有光輝歷程又充滿新時代活力的中鐵八局在四川成都重組成立。
十·創新者
重組初期的中鐵八局面臨重重困難,后來位列“中國中鐵三級工程公司20強”的中鐵八局三公司初到貴州貴陽時更是需要直面諸多挑戰。“貴陽雖是省會城市,但那時基礎設施及交通配套設施卻極其薄弱,貴陽基建市場大有可為?!敝需F八局三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伯川說:“當時公司將貴陽的市政、房建項目作為目標市場重點開發,堅持在這些市場‘淘金’,全力打好扎根貴陽的‘陣地戰’。”
第一家參與貴陽金陽新區投資、開發、建設的企業,第一條在金陽新區修建并交付使用的市政道路,第一棟在金陽新區修建起的住宅小區……憑著敢啃“硬骨頭”的闖勁,中鐵八局三公司團隊積極與貴陽市、區兩級政府及建設單位溝通,主動展示企業優勢和各類“代表作”,創下多個“第一”,為中鐵八局成功開辟貴陽主戰場打下了根基。
中鐵八局像這樣敢闖敢拼的干部員工還有很多,他們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在八局成立的第一個10年里,抓住基建行業黃金發展期,使企業資質等級迅速提升,生產經營規模迅速擴大,科技能力迅速增強,參與并見證了“高鐵元年”的開啟。
這10年,中鐵八局修建鐵路工程總長度達2209公里,施工各類隧道292座,架設橋梁895座,制梁30067片、架梁26510片。主建了我國第一條時速200公里首次成區段鋪設無砟軌道綜合試驗段——遂渝鐵路無砟軌道綜合試驗段,承建了我國第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綜合試驗段——武廣客運專線綜合試驗段,助力中國高鐵從引進技術向中國制造再向中國創造跨越式發展。生產領域由單一建筑施工向投資管理、項目策劃、房地產開發、工業設備制造、倉儲物流、混凝土制品等業務拓展,形成“一業為主、多元經營”的科學發展格局,推動了“施工、房地產、多元、海外”四大業務板塊協調發展。新簽合同額和營業額逐年大幅攀升,與成立之初相比,新簽合同額和營業額均實現大幅增長。
廿·奮進者
2022年7月22日,首趟由保山開往大理的列車承載著沿線群眾的期盼緩緩駛出車站,標志著由中鐵八局參建長達14年的大瑞鐵路大保段正式開通運營。
“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沒有打不通的隧道?!边@是云南省勞動模范、中鐵八局大瑞鐵路建設者吳麗君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全長17.6公里的秀嶺隧道,地處“滇西紅層”地質帶,圍巖破碎、地質構造復雜,共穿越7條斷裂帶,具有軟巖大變形、涌水突泥、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高地溫等特點,有“地質博物館”之稱,施工難度巨大。在這里堅守14年,吳麗君遇到過數不清的突泥、涌水、塌方,也從一名實習生成長為隧道建設領域的行家里手。為應對各類施工風險,以吳麗君為代表的秀嶺隧道建設者先后開展了100余項課題研究,獲得國家專利2項、省部級科研成果3項,為我國特長重難點隧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14年時間,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逝,如今,火車通過秀嶺隧道僅需8分鐘。
正因擁有像吳麗君這樣一大批基層人員,中鐵八局在第二個10年里搶抓機遇跑出了加速度,強基固本干出了新氣象,提質增效拼出了新成績,辦成了一批引領發展的大事要事。
20年來,中鐵八局參與施工鐵路新線、復線、電氣化改造達70余條,參與了全國高速公路、水利水電、城市軌道交通、高層建筑、市政公用工程、通信等大中型建設項目的施工。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新加坡、老撾、摩洛哥、塞內加爾、剛果(金)、剛果(布)、菲律賓、巴西等國家留下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各項生產經營數據、經濟指標持續向好,走出了強基固本、提質增效的穩健發展之路。新簽合同額破千億元,年施工能力近800億元,逐步在高速鐵路、高原鐵路、大跨度橋梁、長大隧道、公路市政、投融建等行業和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和傲人成績。
續·筑夢者
每當談到兒時的夢想時,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鐵八局地鐵盾構機械維保技術帶頭人、“90后”青年黨員倮伍克的子不禁感慨道:“記得在上小學四年級之前,我家所在的四川涼山曹古鄉還不通公路,為了讀書,我每天要翻山越嶺走10公里。突然有一天,隨著各種沒見過的工程設備的到來,一條公路也通到了家門口,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裝載機、挖掘機等施工設備。這些設備對我有著莫名的吸引力。在中學畢業后,我和家人說,我想走出大山,我想去學習這些設備是如何開山修路的?!闭沁@一堅定的信念支撐著倮伍克的子,參加工作后,他毅然選擇了盾構維修保養這項工作,并為之努力奮斗。他的人生經歷,是新一代中鐵八局人的縮影。
20年的時代琴弦,彈奏出今朝的奮進樂章。中鐵八局領導者著力推進企業整體向好的總基調沒有變,建設者奮勇爭先的精神意志沒有變,歷代八局人傳承紅色血脈基因,接續“開路先鋒”大旗,在巍峨百尺間行至遠方,在廣闊天地里通達天下,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加快建設一流企業,奮力續寫企業高質量健康發展新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