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9時,隨著一聲炮響,中老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I級高風險隧道——會富萊隧道順利貫通,為后續架梁鋪軌施工順利推進和實現2021年全線通車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會富萊隧道由昆明公司承建,全長6969米,設計為可能瓦斯隧道。隧區位于瑯勃拉邦地質縫合帶,穿越多個大型斷層和地質斷裂帶,最大埋深645米,存在巖溶、巖爆、突水突泥和軟巖大變形等不良地質,屬I級高風險隧道,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據昆明公司磨萬一分部項目經理何興龍介紹,該隧道地處烏多姆賽省無人區,交通條件差,項目分部自建143公里施工便道,克服雨季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解決了物資供應難題。施工過程中,全程實時監測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采取加深炮孔、超前水平鉆、TSP、地質雷達等多種超前地質預報方式進行圍巖超前預報,確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會富萊隧道巖溶涌水期間,最大涌水量達28000立方/小時,排水量大且攜帶大量泥沙,影響施工安全。過程中,項目分部通過加強施工安全監督,加大資源投入,增設抽排水設施和臨時集水坑,及時排出洞內積水,順利克服了大涌水期間的施工困難。
會富萊隧道施工遇到軟巖大變形地段期間,初期支護日變形量最大高達十幾厘米,鋼架嚴重扭曲變形,對施工安全及進度造成極大影響。磨萬一分部項目總工程師肖仲紅表示,項目分部一方面聯合北京交通大學積極開展隧道科研攻關,另一方面邀請相關單位隧道專家到現場進行“會診”,經多次研究確定了該III級軟巖大變形隧道的施工方案。經調整施工工藝,優化施工參數,積極推行新工法,有效增強了隧道支護抗變形能力,成功克服了隧道軟巖大變形施工難題,確保了隧道施工順利推進。
磨萬一分部堅持以建設“一帶一路”、中老友誼標志性工程為目標,認真落實精品工程建設要求,圍繞安全、質量、工期工作重點,統籌組織,精心安排,層層落實責任,強化過程管控,創新工藝工法,為隧道的順利貫通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項目分部全面貫徹落實中老兩國政府疫情防控政策和國鐵集團海外疫情防控要求,堅持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兩手抓”,全力克服疫情下人員緊缺、物資供應等困難,待疫情緩解后在做好防控措施下開展勞動競賽,掀起雨季施工大干熱潮,有力保障了隧道的順利貫通。